如果从大学本科算起,这是我在华政的第十五个年头了。在这十五年里,我一直变换着不同的角色,从经济贸易系的本科生,到研教院的硕士生,再到人文学院的专职辅导员,从校团委秘书处的一名小干事,到校理论研究会的会长,再到人文学院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学院党委委员。不经意间,我的成长已经和华政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我经常跟同事开玩笑说,再过五十年,当我不能直着腰板走路的时候,我还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把青春献给了华政。我和我老公是大学本科的同班同学,华政不仅给了我稳定的工作,还给了我幸福安逸的小家,所以对于华政我一直心存感激,正是因为这份感激,让我一直以平常心在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责任。
育人先育己
记得刚到人文学院担任辅导员工作时,也曾有过彷徨。虽然在华政已有多年,也干了不少学生工作,但因为是学经济和法律出身,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因此要真正作为老师去指导学生,心里有很多的顾虑。为了弥补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在学院党政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先后参加了上海市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研讨班、上海市干部在线理论学习等校外培训项目,并于2007年自学通过了中级职业咨询师的考试。这些学习的经历使我更有底气投入学生工作。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严格来讲我算是人文学院第一位专职辅导员,一直非常喜欢人文学院“家人文”的和谐工作氛围。在工作的八年时间里,我和学院的历任领导、全体老师共同见证了人文学院学生工作从无到有,从百业待兴到现在学生党建、团建、就业等各方面做得风生水起。一路走来,累过、苦过、也哭过。我现在常在想,自己能顺利走过最初那一段最艰苦的时间,并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将学院的学生工作推上正轨,最主要是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工作,我的身边有给予我大力支持和无限信任的学校、学院的党政领导和老师,还有那么多优秀、热情、充满闯劲的学生,他们都是我工作的动力,也是我工作灵感的源泉。
让工作回归本源
承担学院党委委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学院党校教务主任等党建方面的工作,说实话做起来特别的辛苦。现在很多工作都讲创新,但拍脑袋搞创新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上面有号召,下面搞形式”的虚假繁荣局面。所以我对于自己的要求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创新必须以学生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而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就必须跨越代沟,听学生爱听的歌比如中国梦之声,用学生爱用的玩意比如微信、微博等,总之要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深入学生了解需求。比如在设计党校课程时,有学员跟我说现在党校上课理论的内容太多了,能不能多点时政的内容,多一些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机会,我们就在党校课程中设计了现场时政问答会,又比如我通过学生发布的微博了解到人文学院的学生特别喜欢用“打油诗”等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就和学院党建中心同学商量在在开展十八大主题教育活动时开展原创诗歌大赛的活动,这些从学生需求出发设计的党建活动总能得到同学的积极响应。
平凡却又责任重大
作为在一个岗位上从事同一样工作长达八年多时间的专职辅导员,面对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有时也会产生厌烦感,每天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可晚上躺在床上却想不起今天干了什么大事,好像只是打了几个电话,发了几个通知,做了几个表格,写了几份报告,这种经历可能每个辅导员都曾有过。但我依然坚信辅导员工作是充满挑战、责任重大的工作。今年我正好带毕业班,毕业离校时班里最淘气的男生给我发了条短信,短信是这么说的:钱老师,这四年我尽给你添乱了,感谢你的宽容和关怀,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祝你幸福平安。很简单的几句话让我感动幸福了一整天。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当我再遇到困难、挫折,觉得失落委屈的时候,我可以对自己说:“功名利禄皆浮云,唯有这些学生会是我一生的财富和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