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校园践行
学生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主要情况
发布部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处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程,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落细、落小、落实”,依托各学生组织,整合校内外资源,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通过主题实践、文化活动、宣传教育、网络载体等,引领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一、科学构建德育内容体系,完善长效机制

1、一体化构建德育内容体系

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重点,充分汲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整体把握各个年级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意趣需求,着力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的内容教育序列。

2、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

深入学习和准确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主题教育,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日常教育的基本内容。引领学生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将“青春梦”和“中国梦”有机结合,汇聚广大师生追梦圆梦的正能量。

3、推动大德育长效机制建设

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内涵,积极应用、加强实践。立足“落细、落小、落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校内课堂教学、课外社会实践、家庭教育各环节,推动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

二、加强德育课程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1、增强形势政策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思政课的步伐,组织力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十二个关键词,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深度解读,并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形势政策课中开设“构建诚信社会”、“新中国65周年的建设和发展”等专题,以爱国、诚信教育为重点,加强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上的校园风尚。树立问题导向,倡导形势政策课理论教育“生活化”,将课程韵味性和趣味性结合,切实增强形势政策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发挥课堂育德功能。

2、发挥学科德育的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化“学科德育”理念,注重挖掘学科知识的德育内涵,发挥学科教师应当承担的育德责任。在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加强课外实践的第二课堂建设,挖掘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课堂,充分发挥“三个课堂”的优势,推动三个课堂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文化教育、健康教育等主题内容。

三、营造向上校园文化,发挥隐性教育功效

1、加强典型宣传,讲好典型故事

深入挖掘、推选和宣传校园内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特别重点培育和宣传在勤奋学习、诚实守信、自立自强、服务社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通过评选表彰“优秀学生党员”“道德之星”等,寻找身边的感动,弘扬先进,展示成果,致敬榜样,讲好故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2、利用节庆活动,开展爱国荣校教育

通过集中讨论、专题座谈、理论研讨、主题征文等形式,开展爱国荣校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雷锋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庆等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学雷锋、缅怀烈士等志愿服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仪式教育。通过每周升挂国旗、在重要活动中奏唱国歌校歌,营造向善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依托宣传载体,加强氛围营造

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校园宣传屏幕、橱窗、黑板报、校报校刊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策划和深度报道,对身边先进事迹进行系列报道,强化典型的示范性和感染力。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4、营造宿舍文化,做好园区建设

紧紧围绕“育人”目标,以建设“友善·法治·和谐”园区为工作理念,推动社团、学生组织进入宿舍区。依托零距离工作室、“一楼一品”项目、学生党员服务示范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园区四个品牌项目,建设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种文化,丰富宿舍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形式。

四、有机整合内外资源,构建育人共同体

1、构建校内外德育合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参与,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育人功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分工协作,形成互补,最大限度的实现德育目标。

2、深入开展服务实践活动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用雷锋精神引领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整合校史博物馆、松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善校内外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组织“新生看上海”、“新生看松江”等活动,为学生开展志愿实践搭建平台,提升实践教育的指导力,发挥实践育人的良好效果。

五、建好网上传播阵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1、扎实推进易班内涵建设

制定并实施《“易班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于易班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建设,汇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的“网络精神家园”。重点开展“你知道烈士纪念日吗”、“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大家谈”师生研讨、中国梦系列活动等,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网络平台。

2、创新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培育校园网络文化生态,做强内容,增强主动性、把握主动权。要充分依托微信、微博、等各类校园BBS等新媒介,运用网络传播规律,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教育宣传的重要网络阵地;整合多种线上线下文化资源,主办或承办大型网络文化活动,推动文化资源通过网络的集成汇聚、服务辐射。

六、注重全员育人,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

实行师德师风工程,坚持师德为上,重点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引导辅导员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提升辅导员育德能力

依托辅导员协会,结合辅导员课题项目、校内外培训以及辅导员沙龙等,实施辅导员人文素养提升工程,着力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训体系。修订辅导员队伍建设系列文件,整体提升全体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职业型、专家型辅导员队伍。